自市委提出打造新時代“昭通印象”以來,大關縣迅速行動,先后制定了實施方案、任務清單、“十大行動”,各級各部門結合職能制定了工作措施,全力推動新時代“昭通印象”落地落實。
營造氛圍——強化宣傳提認知
“您好,請問您知道新時代‘昭通印象’的六種良好風尚的具體內容嗎?”“知道啊,‘文明、誠信、包容、友善、淳樸、勤勞’這十二個字,大關的很多地方都有宣傳啊。”
在大關的大街小巷、村鎮(zhèn)入口、公路沿線、機關單位,能看到新時代“昭通印象”六種良好風尚公益廣告、景觀小品、宣傳標語;每天中午12點、下午6點能聽到應急廣播播放內容;進入“微大關”微信公眾號、山水大關App等媒體頁面,能見到各種公益廣告。宣傳方式可謂是“線上線下”齊發(fā)力、各行各業(yè)全覆蓋。截至目前,共制作各類公益宣傳欄200余塊,LED播放宣傳標語80萬余次,應急廣播播放 11萬余次。
以氛圍營造為切入點,讓人人知曉新時代“昭通印象”六種良好風尚,讓廣大干部群眾成為新時代“昭通印象”的倡導者、踐行者、推動者。
樹立典型——榜樣引領樹新風
以新時代“昭通印象”六種良好風尚為主題,選樹縣級文明之星、誠信之星、包容之星、友善之星、淳樸之星、勤勞之星“最美職工”18名。年初,玉碗派出所所長文鵬被省公安廳評為優(yōu)秀派出所所長,玉碗鎮(zhèn)婦聯(lián)專職副主席張紅梅被評為2023年度云南省“最美婦聯(lián)執(zhí)委”,木桿鎮(zhèn)歐賢芹等人被評為云南省農村致富帶頭人先進個人,昭交集團大關分公司王朝波被評為2023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成績突出個人。2023年度昭通市見義勇為個人和群體中,大關1人、2個群體獲得殊榮。昭通“10大品牌”5個領域評出50個產品,大關上榜7個。
這些從全縣各行業(yè)中選樹出來的先進典型、特色品牌,為大關打造新時代“昭通印象”發(fā)揮了示范引領作用。
文明建設——和諧有序展新顏
在小城街頭,文明有序、干凈整潔的城市環(huán)境,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“您好,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您嗎?”“您請坐”“請慢走”……
在政務服務大廳,總能聽到這樣溫情的話語,也感受得到熱情、周到的服務。
在重大節(jié)日、重要時間節(jié)點,總會看到身著藍色制服的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工作人員在商超、農貿市場、餐飲店開展商品、食品巡檢,向店主宣講相關法律法規(guī)、引導文明誠信經營,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,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。
在熙熙攘攘的夜市街頭,城市綜合執(zhí)法人員和交通警察維護著秩序,巡特警列隊開展巡邏,讓市井煙火氣增添了和諧美。
文化活動——豐富精神聚民心
抓住重要節(jié)點,以文化文藝活動彰顯包容友善大關。
春節(jié)前,大關、彝良、永善三縣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聯(lián)誼活動在大關舉行,各族同胞身著節(jié)日盛裝,用舞蹈、音樂、朗誦、體育競技等展示文化魅力。春節(jié)期間,天星鎮(zhèn)湯家坪、壽山鎮(zhèn)中坪村和黃連河景區(qū)組織民族歌舞文藝表演,載歌載舞歡慶節(jié)日;“打造新時代‘昭通印象’——我們的春節(jié)”系列活動,組織開展了舞龍舞獅民俗表演、舉辦春節(jié)村BA籃球比賽、千人健步走、“黃連河之聲”唱歌比賽、“關河錦鯉”網絡尋龍記、農民運動會、“村晚”等活動,春暖花開之際,舉辦“金色金海 盛世桃源”桃花節(jié)系列文體活動。多姿多彩的文娛、體育活動,吸引著數萬游客積極參與,切身感受了大關人民的熱情、友善。
產業(yè)發(fā)展——勤勞致富增收入
“大姐,您家這筇竹筍好得很嘛,一天能打多少斤?今年估計能賣多少錢?”“今天打了700斤左右,7塊一斤的收購價,能賣得4900元。昨天我家賣了5000多塊呢,地里的筍子還要采10多天。”嘗到了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甜頭,木桿鎮(zhèn)細沙村筍農謝大姐笑逐顏開。
近年來,大關縣委、縣政府大力發(fā)展竹產業(yè),目前全縣共有筇竹101.83萬畝、方竹及其他竹種14萬畝,17.3萬人從中受益。今年,大關縣竹產業(yè)預計鮮筍產量將達3.89萬噸,總產值19.5億元。
這可觀收入背后,凝聚著的數十萬大關人民的心血和汗水,淳樸、勤勞的他們用雙手創(chuàng)造出了美好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