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是船,事業(yè)是帆,帆兒推動船行,船兒揚起風帆。在彝良,有這樣一個家庭,他們夫妻恩愛、相互尊重、互相理解,他們尊老愛幼、熱心助人,他們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、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,受到單位同事和親友鄰居的一致好評,他們就是彝良縣委組織部干部盧世銘一家。
盧世銘和妻子侯舉琴相識于1990年,近30年的婚姻生活,夫妻二人相濡以沫、相敬如賓,從沒紅過一次臉、斗過一次嘴。剛結(jié)婚時,盧世銘在彝良縣農(nóng)業(yè)局工作,侯舉琴在奎香鄉(xiāng)教書,雖然兩地分居,但是一點兒也沒影響到夫妻感情,他們彼此關(guān)心,相互理解,一起承擔工作和生活的重擔。“那時候我在奎香教書,奎香天氣很冷,娃娃出世以后,基本上都是他帶,他帶的多,他的功勞最大 。”回憶起往事,侯舉琴滿臉的幸福。
為了一家人能團聚在一起,侯舉琴調(diào)到了彝良縣城工作。因為工作的需要,盧世銘從原來的農(nóng)業(yè)局調(diào)到彝良縣委組織部工作。經(jīng)常下鄉(xiāng),周末和晚上加班也是常事,照顧家庭的重擔又轉(zhuǎn)移到了侯舉琴的身上。“這些年是她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著我的工作,盡心盡力照顧好家里的每一個人,從沒有任何的怨言” 盧世銘充滿感激的說。
在教育子女方面,夫妻倆有著共同的觀點,“欲成才先成人”,他們注重言傳身教,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生活、學習習慣以及自立自強的優(yōu)秀品質(zhì),同時也十分尊重女兒的想法,從不以家長的姿態(tài)去要求女兒,孩子有什么想法,一家人坐下來商量。
在父母的影響下,女兒盧睿卿從小就是一個積極上進,陽光開朗的好孩子,小學畢業(yè)就到外地讀中學,在學習和生活上從沒讓父母操過心。從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畢業(yè)后,盧世銘覺得女兒應該找一份合適穩(wěn)定的工作,但是女兒想去英國留學讀研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家庭意見出現(xiàn)了分歧,他們又是用民主的方式解決,在聽取女兒的意見后,他們最后還是尊重了女兒的選擇。“我們家一直是倡導快樂教育,也很民主,我覺得好的家庭就是要相互理解和尊重。”談到自己的父母,盧睿卿覺得很自豪,她說她從爸爸身上學會了愛崗敬業(yè),從媽媽身上學會了以誠待人,今后參加工作她也要做父母那樣的人。
古人云“百善孝為先”。閑暇時,盧世銘夫婦經(jīng)常會到雙方老人的住處陪伴老人,同他們聊天,講些單位、社會上發(fā)生的一些趣事。兄弟姐妹雖各自成家,卻也經(jīng)常聚在一起,大家互幫互助,團結(jié)友愛,是鄰居們羨慕的和諧大家庭。在對待鄰里關(guān)系上,盧世銘夫妻倆真誠待人,熱心幫助大家排憂解難。有一次鄰居家的老人凌晨過世,盧世銘夫妻倆已經(jīng)睡覺了,聽到動靜就趕緊起來,幫助鄰居家處理老人的身后事,一直忙到天亮才回去休息。
在工作上,盧世銘夫妻做到愛崗敬業(yè)、盡職盡責,積極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,不計個人得失,始終懷著一顆強烈的事業(yè)心,認認真真的干好每一件事,他們用實際行動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。“盧老師對同事非常有耐心,我們有工作請教他,他都會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解,對待工作也是盡心盡力。對待家庭,他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典范,他們是大家公認的模范夫妻”,盧世銘的同事譚文萍這樣評價他。
在妻子眼中,盧世銘是一個正直、思想上進、對家庭負責的好丈夫。在丈夫眼中,侯舉琴是一個善良、待人誠懇、有孝道的好媳婦。在這個家庭里,家庭成員之間構(gòu)建了一個相互理解、和睦相處的生活氛圍,他們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彼此身上的閃光點,互相欣賞、彼此成就,用一種熱愛生活、珍惜所有的心態(tài),用一種健康積極的方式擁抱生活,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尊老、愛幼、盡孝道、講親情等傳統(tǒng)美德。今年,盧世銘的家庭被評為昭通市文明家庭。盧世銘說,他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,這份榮譽離不開愛人的付出,他們將會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傳統(tǒng)和美德傳承下去。